高校实验室是理论联系实际、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必备场所。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不仅是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的安全和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做好实验室 的安全管理、环保管理,本着“以人为本,依法整治”的基本原则,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实验室安全与健康建设和管理高校实验室。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针对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是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近几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实验室也在不断扩建和兴建,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实验仪器和设施的增多,实验项目的增加,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使用实验室的累积开放时间和实验室使用效率不断增加。又由于实验具有的功能及本身的特殊性,涉及水、电、气的安全使用,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放射源及具有放射性的样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实验产生的“三废”物质处理及放射性样品残存物的处理等,关系到学生及实验人员人身安全及校园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1.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高等学校拥有众多的各种类型的实验室(如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地方重点实验室,基础课实验室,专业课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等) ,功能齐全,设备精良,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通过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根源上解决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保障实验室安全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
1.2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反映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并存有大批贵重仪器设备和大量易燃、易爆、毒害性物质。因此,其安全管理问题不容小视。制定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解决好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有利于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1.3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生的安全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获得的。学校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种制度,是一种约束,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自我约束力和自控力。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安全知识,而且在实验室中知道如何避免发生事故,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在危急关头知道如何自救与救人,这对学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2.高校室安全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长期以来,各高校都把教学科研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対安全工作的本质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对于一整套的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缺乏统筹性的思考,宣传教育趋于淡化,仅凭经验就想当然做出决定,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2.2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管机制
现阶段,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都由校办、保卫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或负责学校环保的部门来负责,形成了管理部门多,体制相对松懈的局面。由于管理部门之间的摩擦,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容易出现互相推诿,导致“三不管”。而且,学校保卫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対实验室的安全进行专业管理。
2.3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也存在一个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执行落实不细的问题。例如,实验室“三废”处理缺乏专业部门统一管理。大部分高校实验室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对未经严格处理的“三废”(废气、废液、废渣) 尤其是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废液只采取了简单的直排或稀释后直接进入下水管网的处理方法。日积月累,产生的毒性,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2.4设备实施老化,安全隐患大
有些实验室设在20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的楼房内,楼道狭窄、通风状况欠佳、防火设计不合理; 再加上实验仪器增多、用电功率增大,供电设施老化,致使多年前布置的线路难以负荷。有些实验室乱设防护门窗,阻塞安全通道,加上由于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消防设施不足或老化,没有一套完整的应急逃生的方案,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3.1落实责任,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能,搞好岗位责任制度建设。建议成立校一级的安全管理组织,执行主管校长负责制,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管理。缩减过于繁琐又相对松散的管理部门,建立院系一级的安全管理体制,明确具体负责人,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责任到人。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教育,使其充分了解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让学生安全地参与到实验中,并掌握科学、严谨、规范的实验手段。
3.2加强教育,强化人员安全意识
实践证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通过开辟安全教育宣传栏、建立安全教育网页、开展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安全卫生防护和救护知识,传授安全操作技能,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和发生事故后的逃生演练,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安全教育要落实在实验室工作的各个方面,把安全教育贯彻到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3.3完善制度,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完善学校的安全管理监督机制,由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要通报批评,下发治理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治理完成后由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每次安全检查都认真做好纪录,参加检查人员签字并写出书面报告上交安全职能部门存档,对管理好的实验室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鼓励。建立1个完善的奖罚并存的监督机制,消除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3.4强化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为高校创造安全、安定环境的重要保证。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并通过安全工作的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m4sDiBBK-eCVikYWa0IyYQ)